“星座”级护卫舰:设计进度与建造困境迪时策略
“星座”级护卫舰目前的设计进度达到了82%,然而建造进度却仅仅停留在10%。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不久前在回答是否要终止“星座”级护卫舰计划时坦言,五角大楼正在审视这一计划,并表示这是几个“艰难决定”之一,涉及的决策直接影响了国防部的大型采购计划。根据《内部防御》获得的文件,这份文件在白宫预算审批滞后几个月后被悄悄与国会分享,内容指出海军并不会为陷入困境的护卫舰计划寻求额外资金。
根据2025年海军预算案,竟然没有列入任何“星座”级护卫舰的采购项目,出乎意料地将该计划完全“清零”。与此相对,五角大楼向国会申请了17亿美元的拨款,用于水面无人系统的研发,另有7.3亿美元计划用于水下无人系统的进展,其中还包括采购中型水面无人舰(MUSV)等设备。
展开剩余80%“星座”级:海军面临艰难抉择
2025年4月9日,在海空空间会议上,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议员罗伯·威特曼明确表示,美国海军正站在“星座”级计划的转折点。他指出,尽管这个项目一直超负荷运作且预算不断膨胀,但海军必须尽快确定出一个现实可行的设计方案,即使这一方案无法完全满足军种的所有需求。威特曼认为,海军现在必须迅速做出决定,不能再拖延,否则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。
威特曼进一步分析, “星座”级的困境正是美国造船业常见问题的缩影:海军不断修改设计,导致项目进展迟缓,修改后的设计不断推高了成本,最后时间和经费问题让该项目深陷困境。他提到,海军必须问自己,是否还有机会恢复项目并回到正轨,还是说已经走得太远,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。
从“濒海战斗舰”到“星座”级的设计错误迪时策略
回顾“星座”级的设计与构想,最初在2020年确定时,美国海军向国会议员承诺将避免濒海战斗舰(LCS)项目中遇到的种种问题,并表示将采用意大利造船商芬坎提尼海洋系统造船厂的“欧洲多用途巡防舰”(FREMM)设计作为基础,通过添加一些符合美国需求的修改,如安装宙斯盾战斗系统等,以减少开发风险。然而,事实证明,这种依赖母型设计的策略并未避免问题,反而加剧了设计与建造中的困难。
“濒海战斗舰”作为之前的失败项目,不仅价格昂贵、维护成本高,而且进度缓慢。美国海军于2020年授予芬坎提尼海洋系统建造“星座”级合同,但由于需求暴增,项目比原计划延迟了三年之久。按照原定计划,“星座”级应于2025年下水,并在2026年服役,但如今预计要推迟到2028年才下水,甚至可能要等到2029年或2030财年才能服役。这一延迟引发了国会的不满,并为此拨款约10亿美元,以缓解该项目的困境。
“星座”级变“超级护卫舰”:成本与时间失控
“星座”级的初衷是一个“短平快”的项目,计划在2027年之前至少服役一艘,并且海军部长在2022年宣布将采购20艘“星座”级,最终目标是采购60艘以上,并计划通过外销来分摊开发成本,总经费约220亿美元。然而,随着海军不断修改项目,原本作为护卫舰的“星座”级逐渐被修改成了近似小型驱逐舰的规格,配备了类似“伯克3”的武器系统,导致船体重量增加、成本飙升。原定的首舰成本为12亿美元,后续舰船预计为9亿美元,但第一艘的造价就已高达16亿美元,后续舰船的费用仍未可知。
截至2025年2月,设计已经完成了83%,但制造进度仅为10%。预计“星座”级将在2025年夏天提供一个“功能完善且稳定的方案”。该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为7400吨,采用柴电燃联合推进,航速超过26节。其主要武器系统包括57毫米速射炮、32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21联装“海拉姆”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。虽然性能上相当出色,但问题在于,护卫舰并不需要如此强大的性能,它更需要的是控制成本和工期,确保能够完成基本任务。
海军需牢记教训:不能再重蹈覆辙
美国海军在“星座”级项目中显然没有吸取过去的教训。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上力量和投射部队小组委员会主席特伦特·凯利提到:“我们不能犯《五角大楼战争》中的错误。”在1998年电影《五角大楼战争》里,有一场戏描述了美国军方对于布拉德利战车的要求,从最初的轻型装甲轮式运兵车变成了重型坦克般的庞然大物,导致项目超预算且进度拖延。凯利认为,海军应当在项目初期明确目标,快速执行,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,最终导致项目失败。
“星座”级与“LAW中型登陆舰”同样的困境
同样的情况出现在“LAW中型登陆舰”项目中。这个原本利用民用技术的“短平快”项目,最初计划造价为1亿到1.5亿美元,但由于扯皮和不确定的设计,项目进展缓慢,直到2025年7月,竟然一艘船还没有下水,设计也未定,预算已经超出了原计划的三倍,最终导致项目中止。
威特曼对海军未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感到非常沮丧,他指出,海军曾经承诺过的“濒海战斗舰”模块化设计承诺从未兑现,导致项目失败。濒海战斗舰计划在进度延误、成本超支和战备问题的情况下,最终只能缩减至28艘舰艇,令人失望。
海军的未来:是否该重新评估战略?
“星座”级项目的未来依旧扑朔迷离,威特曼指出,该计划本应是从母舰衍生出85%相似的设计,但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,设计中原始的15%与新增的85%组件完全不匹配。如今,海军面临的问题正是当初在濒海战斗舰项目中应该提出的同样问题:过度修改设计,导致项目方向错误,进而导致一系列成本与时间上的失控。
相比之下,日本的新一代最上级护卫舰(如最上级舰)则似乎更加符合美国海军需求。该舰配备了16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迪时策略,并计划搭载07式火箭助飞鱼雷和ESSM“改进型海麻雀”导弹,且建造速度相对较快。美国是否应当直接采购这种现成的先进护卫舰,可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