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加拉国突然出手维嘉优配平台,逮捕两名印军士兵!这是怎么回事?印巴剑拔弩张,但相对克制,除了轻武器开火外,并没有造成任何一名士兵伤亡。怎么孟加拉国先动手,逮捕了两名印军士兵?孟加拉国原名叫“东巴基斯坦”,它是怎么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的? 这事并不复杂,就是两名印军士兵,越过孟加拉边境线,准备逮捕孟加拉国农民。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,被孟加拉边防警卫队反向逮捕了。那为什么印军士兵会越过孟加拉国边境线,去逮捕孟加拉农民呢?这主要有两个原因: 一是,印度长期以来无视孟加拉国边境线,越境抓人的事,经常发生,早就习惯了对孟加拉国的霸凌。而且,印度边防军手段十分残忍,随意绑架、枪杀孟加拉边民。在过去十年里,就有300多个孟加拉边民,被印度边防兵杀害。 二是,孟加拉国的软弱退让,让印军更加得寸进尺。在哈西娜执政时期,面对印军逮捕,射杀孟加拉边民,哈西娜政府往往采取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的态度,假装看不见,听不着。孟加拉边防军有时候吃了亏,也无处发泄,只能忍耐。
但现在不同了,哈西娜被赶走,流亡印度了。恰逢印巴冲突升级,孟加拉国在这时候,突然出手,逮捕两名印军士兵,大有策应巴基斯坦,联合中国,“三面打印”的态势。可孟加拉国原名“东巴基斯坦”,它是怎么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的呢?这事,还真不能全怪印度。它有两大因素: 一个是内因,也就是巴基斯坦内部的割裂。首先,在地缘上,东巴与西巴相隔1500公里,中间还夹着一个印度。要是巴基斯坦实力强悍,那就对印度形成两面夹攻了。但实际上呢?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不如印度,反而被印度从中间切开,一分为二。这就导致,西巴和东巴无法拧成一股绳,难以形成合力,被迫两面迎敌。 其次,西巴作为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,几乎垄断了整个巴基斯坦的最高权力。东巴呢?凭借恒河三角洲的肥沃土地,贡献了巴基斯坦70%的出口收入,却只分配到了25%的财政资源。等于是说,西巴通过财政转移,大量拿走了东巴的经济收入。经济分配的不均也就算了,东巴人口比西巴更多,占比达到55%,却分配到的议会席位却比西巴更少。 这种经济、政治地位的不对等,让东巴长期心怀不满。
其三是,1970年,巴基斯坦大选成了“东巴独立”的导火索。当时,东巴政党人民同盟赢下选举,按理说,其领袖穆吉布·拉赫曼理应有权组阁。但西巴领袖阿里·布托拒绝交出权力,还把拉赫曼逮捕入狱。由此,引发东巴民众暴动。而印度呢?抓住这个机会,在幕后支持,煽动东巴独立。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,西巴选择出兵镇压,发起“探照灯行动”,造成大量流血伤亡。可这种暴力对抗,没有让东巴与西巴走向和解,而是促发了更大的分裂。 1971年,在印度的支持下,东巴宣布,成立孟加拉解放军。这时,一场西巴与东巴之间的内战,就不可避免了。按理说,西巴拥有全副武装的正规军,真打起来,孟加拉解放军完全不是西巴正规军的对手。但是,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印度出兵了!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原因:外因。印度的出兵,对孟加拉国的独立,产生了决定性影响。因东巴自身的实力,是绝对打不过西巴的。可印度出兵介入,就彻底改变了双方的胜负手。印度海陆军三军,全军出击。
首先,印度空军对孟加拉解放军提供空中掩护,大规模空袭,阻击西巴军队的推进。其次,印度海军出动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战斗群,切断了西巴与东巴之间的海上后勤线。这就导致,西巴军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,后勤跟不上,还要同时面临被内外夹击的压力。其三是,印度陆军直接攻入东巴,与孟加拉解放军里应外合,打败了西巴正规军。 为什么哈西娜被推翻后,会选择流亡印度?就是因为,她爹就是印度一手扶持起来的孟加拉第一任总理,也是孟加拉国父。哈西娜家族并非完全倒向印度,而是在中印之间,尽量维持平衡。因为独立后的孟加拉,第一大敌人还是印度!它一边要靠印度,去制衡巴基斯坦,另一边也要靠中国,去牵制印度。 可如今,印度过于强势,孟加拉国就更倾向于站在中巴一边了。毕竟,巴基斯坦距离孟加拉国太遥远了,而印度则是近在咫尺的威胁!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